NEWS
INFORMATION

新闻资讯

联系我们

电话:021-58170595
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莘砖公路668号

所在位置: 首页 > > 新闻资讯

通信网络覆盖优化有哪些实施路径

2025-07-16

通信网络(以5G为例,但原理适用于4G/Wi-Fi等)覆盖优化的实施路径需结合技术手段、管理策略和场景化方案,通过系统化的步骤实现从“广覆盖”到“精覆盖”的升级。以下是分阶段的实施路径及关键技术要点:


一、现状评估与问题定位:精准诊断覆盖短板

1. 数据采集与分析

· 路测(DT):

工具:专业测试设备(如XCAL、TEMS)或智能手机APP(如CellMapper)。

指标:采集RSRP(参考信号接收功率)、SINR(信噪比)、吞吐量、切换成功率等。

范围:覆盖目标区域(如城市、高速、室内)的90%以上道路。

案例:中国移动在某城市路测中发现,15%的区域RSRP<-110dBm,需优先优化。

· 蕞小化路测(MDT):

原理:利用用户终端(UE)自动上报网络数据(如RSRP、TA值),降低测试成本。

优势:覆盖范围广,可捕捉用户真实行为数据(如移动轨迹、业务类型)。

限制:需用户授权,数据精度略低于专业路测。

· 网管系统分析:

数据源:OMC(操作维护中心)提取基站KPI(如掉话率、拥塞率)。

工具:华为U2000、爱立信OSS、诺基亚NetAct等。

关键指标:

覆盖类:RSRP<-110dBm比例、覆盖率(RSRP≥-105dBm占比)。

质量类:SINR<0dB比例、误块率(BLER)。

容量类:PRB利用率、用户数/小区。

2. 覆盖盲区识别

· 热力图生成:

工具:Planet、Atoll、Aster等规划软件,导入路测/MDT数据生成覆盖热力图。

标记规则:

红色区域:RSRP<-110dBm(严重弱覆盖)。

黄色区域:-110dBm≤RSRP<-105dBm(边缘覆盖)。

绿色区域:RSRP≥-105dBm(良好覆盖)。

案例:某运营商通过热力图发现,商场B2层电梯厅为覆盖盲区,需部署室内分布系统。

· 用户投诉关联:

数据来源:客服系统、社交媒体(如微博、贴吧)的用户反馈。

分析方法:将投诉地点映射到热力图,优先优化高投诉密度区域。

案例:某高校学生集中投诉宿舍区5G信号差,路测确认需增加皮基站。


二、参数优化与调整:低成本快速改善覆盖

1. 天线参数优化

· 方位角调整:

原则:主瓣方向对准用户密集区,避免“扇区交叉覆盖”导致干扰。

工具:使用指南针或电子罗盘精确测量天线方位角。

案例:某基站方位角偏移30°,导致覆盖区域重叠,调整后SINR提升5dB。

· 下倾角优化:

机械下倾:通过物理调整天线支架角度,控制覆盖范围。

电子下倾:在BBU中配置电下倾参数(如0°-14°),灵活调整覆盖距离。

公式:覆盖半径 R=1+Dh⋅tan(θ)h⋅tan(θ)(h为天线高度,θ为下倾角,D为地物阻挡距离)。

案例:某宏基站下倾角从6°调整为10°,覆盖半径从800米缩短至600米,减少越区覆盖。

· 高度优化:

宏基站:建议高度30-50米,避免建筑物遮挡。

微基站:高度5-10米,适用于街道覆盖。

案例:某城市将宏基站从25米升高至40米,覆盖范围扩大30%。

2. 功率配置优化

· 参考信号功率(RS Power):

范围:默认-120dBm至-110dBm,弱覆盖区域可提升至-105dBm。

限制:过高功率可能导致邻区干扰,需结合SINR调整。

案例:某小区RS Power从-120dBm提升至-115dBm,边缘用户速率提升20%。

· PA/PB参数:

PA:控制公共信道功率分配比例(如PBCCH、PDSCH)。

PB:控制参考信号功率偏移量(默认PB=1,对应RS Power=PDSCH功率-3dB)。

优化目标:平衡覆盖与容量,避免“功率浪费”。

案例:某高负荷小区将PB从1调整为2,PDSCH功率提升3dB,吞吐量增加15%。

3. 邻区优化

· 邻区列表管理:

添加邻区:通过路测或MDT发现漏配邻区(如A小区用户频繁切换到B小区,但B小区未在A的邻区列表中)。

删除冗余邻区:删除长期无切换记录的邻区,减少切换判决时间。

工具:华为U2000的“邻区自动发现”功能,可识别90%以上必要邻区。

· 切换参数调整:

A3 Offset:控制切换触发门限(默认2dB,弱覆盖区域可调至4dB)。

TTT(Time To Trigger):延长切换判决时间(如从480ms调至640ms),避免“乒乓切换”。

案例:某高铁专线将A3 Offset从2dB调至4dB,切换成功率从92%提升至98%。


三、硬件升级与补点:针对性解决覆盖空洞

1. 设备替换与扩容

· 宏基站升级:

替换RRU:将传统RRU升级为支持Massive MIMO的AAU(有源天线单元),提升覆盖与容量。

案例:某运营商将2T4R RRU替换为64T64R AAU,覆盖距离增加25%,边缘速率提升3倍。

BBU升级:部署支持多频段的BBU(如华为BBU5900),实现4G/5G共模,降低部署成本。

· 小基站部署:

皮基站(Pico Cell):覆盖半径20-50米,适用于室内热点(如商场、机场)。

飞基站(Femto Cell):覆盖半径5-10米,适用于家庭或小型办公室。

案例:某商场部署50个皮基站,室内5G覆盖率从60%提升至95%,用户投诉下降80%。

2. 新型覆盖技术应用

· 反射面技术(RIS):

原理:通过可编程超表面反射信号,绕过障碍物实现非视距覆盖。

实验数据:清华大学团队在28GHz频段实现60米距离信号增强15dB。

应用场景:室内复杂环境(如医院、地铁站)、城市峡谷(高楼间信号遮挡)。

· 无人机基站:

场景:应急通信(地震、洪水)、临时活动(音乐节、体育赛事)。

优势:快速部署(30分钟内升空),覆盖半径可达5公里(高度200米)。

案例:AT&T在2023年加州山火中使用无人机基站,恢复灾区通信仅需2小时。


四、智能运维与持续优化:构建闭环优化体系

1. SON(自组织网络)功能

· 自动邻区关系(ANR):

原理:基站自动发现并管理邻区列表,减少人工配置错误。

效果:邻区配置准确率从80%提升至95%,切换失败率下降40%。

厂商方案:华为ANR 3.0支持跨频段、跨制式邻区自动发现。

· 移动负载均衡(MLB):

原理:动态调整小区间用户分布,避免过载小区影响覆盖质量。

案例:某高校宿舍区晚高峰时,MLB将30%用户从A小区迁移至B小区,A小区PRB利用率从95%降至70%。

· 移动鲁棒性优化(MRO):

原理:自动调整切换参数(如A3 Offset、TTT),减少切换失败和掉话。

效果:切换成功率从95%提升至98%,掉话率从0.5%降至0.1%。

工具:爱立信AI Manager可实时监测切换指标,自动触发参数调整。

2. AI运维平台

· 华为MAE(移动自动化引擎):

功能:实现覆盖、容量、干扰的闭环优化,支持AI预测性维护。

案例:某城市应用MAE后,覆盖优化周期从7天缩短至24小时,用户投诉下降60%。

技术:基于深度学习的3D地图建模,预测信号传播路径和覆盖盲区。

· 爱立信AI Manager:

功能:预测网络故障(如基站退服、光缆中断),提前进行参数调整。

效果: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0%,维护成本降低30%。

数据源:网管系统KPI、设备日志、用户投诉数据。


五、场景化专项优化:针对不同场景定制方案

1. 室内深度覆盖优化

· 方案:

DAS(分布式天线系统):通过合路器将信号分配至多个天线,覆盖大型场馆。

LampSite(华为室内数字化系统):采用“基带单元+射频单元+天线”一体化设计,支持多频段、多制式。

案例:国家体育场(鸟巢)部署LampSite,实现5G峰值速率1.5Gbps,支持8万人同时在线。

2. 高速移动场景优化

· 方案:

专网部署:沿铁路/高速部署专用基站,采用2.6GHz频段(覆盖半径1.5公里)。

AI切换算法:预测列车位置,提前触发切换决策,减少切换失败。

案例:广深高铁5G专网应用AI切换算法,掉话率从2%降至0.1%,平均速率800Mbps。

3. 偏远地区覆盖优化

· 方案:

卫星-5G融合:利用低轨卫星(如Starlink)与地面5G网络协同,实现全球无缝覆盖。

Relay节点:部署中继站,延长信号传输距离(如山区、沙漠)。

案例:中国电信在西藏那曲部署Relay节点,覆盖半径从5公里扩展至15公里。


结语

信网络覆盖优化需以“用户为中心”,结合技术升级、智能算法和场景化方案,实现从“广覆盖”到“精覆盖”的跃迁。未来,随着AI、卫星通信和6G技术的融合,网络覆盖将构建“空天地海”一体化体系,为数字经济提供更强支撑。


钜成云创信息技术(集团)有限公司